Thomas Baekdal在The Battle Between Usability and User-Experience中提到,可用性较高的产品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用户体验,而用户体验好的产品也可能具有不良的可用性设计。例如高速公路又直又宽,具有很高的可用性,但是在上面驾驶却十分乏味;而盘山公路曲折狭窄,也不安全,可用性较差,但是司机开在其中却别有一番乐趣。
这种看似无准则、无定论的关系,也引发了不少设计过程中的争端。不同部门、不同专业背景、不同性别、甚至不同心情的参与者,都试图按照自己的逻辑为用户创造最好的体验。刚好看到10 Usability Tips Based on Research Studies,有一些经典老观点,也有一些有趣的数字,拿来跟大家分享,一起了解这十个基于数据的可用性研究。(译者 注)
我们听过无数可用性的研究与理论,其中部分言之凿凿。
本文通过眼动实验、报告、分析以及可用性调查等方式,用真实数据验证这些推断和理论。这些内容只是一些增加了数字论证的常识,但是相信其中的部分可以影响到你的观点和思路。
1.忘掉“Three-Click Rule”
网页设计行业公认的专家Jeffrey Zeldman在Taking Your Talent to the Web一书中提出“Three-Click Rule”有助于建立更直观更富逻辑的网站结构。从逻辑上说这无可厚非,用户为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停重复“点击”这个动作,的确会产生挫败感。但是为神马一定是三次?用户在进行了三次点击之后会突然放弃自己要查找的东西吗?
Joshua Porter刊登在User Interface Engineering上的研究报告证实,用户并不会因为点击次数达到3次或者更多就会放弃查找。Joshua Porter说,几乎没有几个人在点三次之后就选择放弃,所以不要为了某些数字而故意减少用户需要点击的次数,实用程度才是关键。如果你可以创建一个简洁实用的界面,但是需要通过多次点击才可以实现,就别让“三点式”影响到你。
2. F型结构更便于浏览
可用性研究领域的NB人物Jakob Nielsen博士就网络用户的阅读习惯,对23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一项眼动实验,结果表明参与者在浏览网页内容时呈现出F形的浏览趋势。
搜索营销公司Enquiro、Did-it与眼动研究公司Eyetools进行了类似的研究。50个参与者浏览Google搜索结果页时,眼动实验结果也显示类似的形状。Google搜索结果页的“金三角”现象正是由于用户视线从上至下,从左至右移动,浏览范围整体呈F状。
研究结果表明,对于网页架构师和设计师来说,应该将更希望让用户看到的信息安排在页面左侧,并采用符合F形的内容结构,如标题下紧跟段落或项目符号,以增加快速浏览型用户看到这些内容的可能性。
3.别让我等
我们总被反复告诫用户是缺乏耐性的,他们讨厌等待。这也是非常简单的逻辑,没有人喜欢漫无目的的等待。但是是否有一些依据证明页面加载速度会对网站用户造成影响呢?
Bing进行了一项分析报告,目的是了解页面加载速度和各种表现指标(如访客满意度、平均每位访问者带来的收入、点击速度等)之间是否有联系。报告表明,页面反映速度每延长约2秒,将导致访问者满意度降低约3.8%、平均每位访问者带来的收入减少4.3%,点击率降低4.3%等等。对于微软这样的公司来说,4.3%的收入损失可以相当于数百万的利润损失了。
事实证明,访问者的确是没有耐心的。过长的等待时间会降低他们的满意度,降低他们点击网页的可能性。如果你非常在意搜索引擎的排名,那么页面访问速度就变得至关重要。
4.让网页内容更易读
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并不会“真的阅读”在线内容,Jakob Nielsen博士对自己网站上用户行为的研究也得出了这个结论。分析表明,读者只阅读某个网页上约28%的内容。网页上内容越多,读者阅读的内容就会越少。
产品经理课堂
与设计无关——基于数据的可用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