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营销

改革消费品公司的创新机制

1. 将现有品牌扩展到相邻产品类别。 多年来,宝洁的帮宝适产品专注于一项特定的消费者利益——干爽,却忽视了“游泳者”(孩子们可以在水中穿的尿布)等其他商机。此外,宝洁把尿布和婴儿都按 体重分类,因为公司认为婴儿的体重与他们对尿布吸收性的需要是一致的。2001年,宝洁开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市场。通过市场调查,宝洁发现婴儿对尿布吸收 性的需要还同发育阶段密切相关,而发育阶段又是通过体能活动类型和活动量来判别的。随后,宝洁凭借帮宝适婴儿成长系列尿布重新推出帮宝适优质产品系列。宝 洁意识到,它还可以将深受信赖的帮宝适品牌从尿布扩展到相邻的互补类别。如今该品牌还包括婴儿湿巾、一次性围嘴及其他产品。自婴儿成长系列投放市场以来 (涵盖 Swaddlers、Cruisers 和 Easy Ups 等衍生产品),宝洁在尿布市场的份额从2001年的41%上升到2005年的51%,婴儿训练裤的市场份额同期从0.5%上升到18%1。如此优异的增长率在一个成熟且竞争激烈的产品类别中堪称少见。

2. 创造一个支持众多产品类别和业务的品牌。当2001年百事可乐收购桂格时,桂格品牌已通过进军燕麦条和冷麦片等 高附加值产品类别,一扫其陈旧过时的形象。从百事收购交易以来,桂格不仅仅将自己的品牌视作一个产品类别,更是定位于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,进而踏上了新的 台阶。如今,桂格成为了优质和健康的代名词(而不仅仅是针对某种特定的需要),使百事得以进军新的产品领域,例如早餐饼干、用于减肥的速溶燕麦片,以及各 类创新的小吃。

3. 进军产品类别之间的空白地带。 许多突破性创新出现于现有产品类别之间的空白地带,因为这一领域为开发或整合消费者利益带来了大量机会。以早餐饼条为例,这种产品将传统早餐麦片的口味、 营养与高能棒的便携性、包装相结合(高能棒本身就是一种创新,主要得益于 PowerBar 取得的成功)。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加上新的交付技术,使麦片生产商成功地将品牌扩展到这一新领域。 事实上,便携式营养品对许多产品类别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公司如何增加此类举措的成功机会?其中一种策略是努力寻求品牌、技术突破和各种见解之间的结合,而此类结合应能满足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,从而催生多种创 新。人工甜味剂 Splenda 就是一种应用于众多品牌的突破性产品,例如含 Splenda 的健怡可乐以及 Splenda 混合红糖。

确定创新平台需要开拓性思维,而培养这种思维对于消费品公司往往很难,因为这些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是按地域、业务单元、品牌、产品类别或消费者加以组织 的。要促进跨职能活动,例如系统性地整合消费者、技术和行业知识,将看似不沾边的构想转化为可行的产品概念,可能需要组建专业化团队,赋予其独立的资源、 激励机制、流程以及指令,包括专注于创新的要求。研究人员收集关于可获丰厚利润的消费者群体的数据,而品牌营销人员负责解读这些数据。该团队与研发部门共 同探讨当前技术、正在开发中的技术,甚至是假想中的技术。最后,战略人员提供关于市场动态和其他背景问题的相关分析,以帮助优化构想(例如,调整产品定位 或创造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衍生产品,更好地满足渠道伙伴的需求)。

这种做法可以带来独到的见解,以转化为与众不同的新产品和业务。例如,一家食品公司举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研讨会,旨在结合消费者、技术和行业知识以产生新 的构想。一个内部团队为两个新的业务单元制定了上市计划,这两个业务单元的结构、领导班子和损益表是互相独立的。由此推出的产品中,有一款产品的盈利状况 最终在公司整个产品组合中位居第二。

依靠核心团队

笃信“金科玉律”,只会让消费品公司死守既有工具来形成关于消费者的认识。例如联合市场调查、简单定量调查和核心团队等一些较为流行的传统方法之所以能够 沿袭下来,原因其实很简单:这些方法易于理解,尤其是核心团队等一些方法,既快速又具有成本效益。

然而,如此多的公司使用相同的工具来审视消费者,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千篇一律,毫无特色。此外,传统调查方法收集到的往往是不完整的信息。面对这些调查方 法,消费者并不能体验新产品或所设想产品的全部功能,因此,对于消费者能否理解那些真正创新的产品背后所蕴涵的技术,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准确预测。除非消费 者已亲身体验过,否则他们难以准确描绘需求或功能: 要他们想象何谓真正的创新,公司能得到一些好坏参半的结果就不错了。即使是模拟测试营销法这样的行业标准做法(往往强调消费者过去对于新产品的反应),也 会进一步巩固渐进式思维,而在这种做法中获得高分的创新可能并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。简而言之,传统方法可以描述既往的消费者行为,但很少能揭开现有产品类 别之间的空白商机,也很难产生那些启发突破性创新的真知灼见。

对于如何收集消费者见解、如何使用这些见解,公司应采取多元化策略。许多公司运用人种学或人类学调查方法取得了成功,例如情境式访谈以及“与消费者同 住”:与消费者一同逛商店、工作、去餐厅或回家,观察他们如何购买和使用产品。一些领先一步的公司更是“得寸进尺”,它们创造了新的环境来观察购买和消费 行为,例如计算机模拟、虚拟店铺、“明日家园”模型等等。这样,管理者对形成消费行为的动机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参见以下示例:

  1. 通用磨坊在开发优诺品牌的 Go-Gurt 酸奶(美国最畅销的酸奶制品)时,就观察了其目标市场——儿童在校园内玩耍的情景。该公司意识到,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,他们可能更喜欢便于携带、能够 快速打开并用一只手拿住的产品。于是该公司想出了从包装进行创新的办法,从而诞生了 Go-Gurt:装在可挤压软管内的酸奶,孩子们不用调羹就能饮用。
  2. 耐克的营销人员携带着新一代运动鞋样品奔走于大城市的内城街区,与目标消费者直接交流。关于耐克所展现的风格、态度和形象,公司可以直接从消费 者那里得到许多品鉴,同时又能评估消费者的反应,并为即将亮相的新产品造势。
  3. 多芬最近开展的“真美运动”创建了一个活跃的网上社区,鼓励女性对“什么是美”展开辩论。通过汇总这些论坛中的发言,多芬收集了开发新产品所需 的关键信息,新产品将挑战护肤和化妆品行业原有的思维定势,例如所谓的女性消费者渴望拥有“没有瑕疵”的皮肤等。
[!--page.stats—]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