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体验

KJ法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

 去年偶尔看到一篇将KJ法在UX界应用的文章,于是在后续两个项目中尝试使用了一下。下面结合两个实践案例,推介此法。

一. KJ法简介

KJ法又名亲和图法,是日本人类学家川喜田二郎所发明。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中(所谓实地调研或人种志调研)会收集到大量相对零散的事实,如何对这些定性的素材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类、识别规律,从而建立假说或发展理论呢?KJ法最原始的核心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。也正因此,它十分适合用于UDC流程中的需求探索阶段。

后期,川喜田二郎将KJ法与头脑风暴法结合,使该方法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上。它的核心思想是:

  • 协助持有不同意见的组织成员(如不同部门、不同级别)迅速将一些主观、定性的议题归纳整理、达成一致,并决定优先级;
  • 促进成员之间的了解,互相启发,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合作

该方法还常被用于全面质量管理(TQM),在此不予赘述。本文主要探讨KJ法在用户研究领域的两种可利用形式。

 

二.KJ 之 亲和图

亲和图法是对原始素材进行自下而上(bottom-up)地归类总结的方法。在UCD流程的需求探索阶段,我们往往通过实地调研或深访收集到不同用户的大量行为/需求/痛点/期望/特征等原始素材。通过将这些原始素材逐一细化成亲和点,然后把亲和点分组整理构成亲和图,有助于项目组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用户和他们的需求,继而明确核心体验、激发设计创意。

目前尚未将亲和图法用于实践,以下介绍主要译自“Rapid contextual design”一书第八章“Building an Affinity Diagram”(建立亲和图)和第十章“Walking the Affinity”(遍历亲和图)。

基本步骤

Step1:制作亲和点(黄色便利贴)

将所有原始素材分解为一个亲和点,写/打印在黄色便利贴上。一张便利贴只有一个亲和点,并附有用户编号。例如,某张便利贴上可能写着“U1-我喜欢把购物车当收藏夹用”。每次可能会有几百张黄色便利贴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把用户U1……Un的背景资料都打印出来准备在现场。
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